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标准化管理资料汇编下载

2020年11月30日10:06:44 1 19,198

7.连续梁混凝土养护作业
1)连续梁顶板养护及保温:
(1)混凝土接近初凝时(即根据混凝土表面不粘手、不粘土工布时为宜)桥面采用土工布覆盖,注意不得污染桥面;土工布块与块之间应设10cm左右的搭接宽度;
(2)为保证混凝土充分湿润,设专人不间断洒水养护,以确保在任何时候土工布均处于充分湿润状态。洒水次数应以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状态为度。洒水养护期:从灌注完开始计时,夏天一般不少于7天,其他季节不宜少于14天;
(3)土工布进行保温养护覆盖时,横向两边要留足够的长度(不少于10cm),以便用角铁或其他物体压住,防止刮风裹起。
2)连续梁箱室内养护:
(1)箱梁底板混凝土灌注完毕后,应立即用帆布或彩条布将箱梁箱室两端封闭,以避免在箱室内形成风道,穿堂风会使箱内温度降低过快。混凝土初凝后,采用喷雾器洒水养护,养护次数与顶板基本相同。根据实际施工经验,两端封闭,箱内温度是比较高的,因此待混凝土终凝后,底板混凝土可以采用浇水养护;
(2)混凝土初凝后,转动通风孔处的成孔器,并在终凝后拔出。成孔器拔出后立即用湿润棉纱堵塞通风孔进行保温,防止在腹板通风孔处产生过大温差而形成温度裂纹;
(3)内模单块拆除后,立即在拆模部位喷水养护。
3)箱梁外侧腹板混凝土养护
(1)外侧模温度较高时,适当洒水降温;
(2)外侧模板脱开后,必须立即喷水养护,为保证养护质量,要求采用喷雾器均匀喷水;
(3)为保证混凝土充分湿润,设专人不间断洒水养护,洒水次数应以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状态为度。
8.连续梁预应力束安装、张拉作业

连续梁预应力束安装、张拉作业
1)钢绞线束制作
(1)本工程除竖向预应力采用φ32高强精轧螺纹钢筋外(fpk=835MPa,Ey=1.95×105MPa),纵向及横向预应力均采用标准强度fpk=1860MPa,公称直径15.2mm,公称截面积139mm2;Ey=1.95×105MPa的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领取钢绞线应按试验报告单逐盘检查领料。
(2)钢绞线下料应在特制的放盘筐中进行,防止钢绞线弹出伤人和扭绞。
(3)散盘后的钢绞线应细致检查外观,发现劈裂、重皮、小刺、折弯、油污等需进行处理。
(4)钢绞线按实际计算的长度加100毫米余量作为下料依据。下料应在平整的水泥地面上进行。钢绞线下料长度误差不得超过30mm。
(5)钢绞线切割完后须按各束理顺,同一束钢绞线应顺畅不扭结,下料应采用砂轮锯切割。
(6)编束后的钢绞线按编号分类存放,搬运时支点距离不得大于3米,端部悬出长度不得大于1.5米。
2)钢绞线穿放
(1)钢绞线穿放前应清除孔道内杂物。
(2)钢绞线穿入梁体后应尽快张拉,停放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应采取防锈措施。
3)千斤顶与油表校正
(1)梁体采用三向预应力体系:
纵向预应力束B0-B14采用12-φ15.2钢绞线,15-12型锚具,250B型千斤顶;其余均采用19-φ15.2钢绞线,15-19型锚具,400B型千斤顶;纵向预应力束均为两端张拉。
横向预应力束采用5-φ15.2钢绞线,15B-5型锚具,一端张拉。
竖向预应力筋采用φ32高强精轧螺纹钢筋,梁顶张拉。
(2)在预施应力前必须经过校正,确定其校正系数,校正工作按以下方法进行。传感器校正方法:将千斤顶及传感器安装在固定的框架中,用已校正过的压力表与千斤顶配套校验。油表每5MPa一级,读出相应的传感器读数,每个千斤顶校验两次,根据两次油表读数的平均值及传感器读数进行回归,得出回归方程。
(3)校正千斤顶用的传感器必须在有效期内,传感器的校验有效期为一年。
(4)张拉千斤顶在下列情况下必须重新进行校验:
张拉了200次以后。
张拉千斤顶校正期限已达一个月。
张拉千斤顶经过修理后。
(5)张拉千斤顶校正前,须将油泵、油压表、千斤顶安装好后,试压三次,每次加压至最大使用压力的10%,每次加压后维持5分钟,压力降低不超过3%,否则应找出原因并处理,然后才进行校验工作。
(6)油压表的选用应为:
精度为1.5级(基本允许误差±1.5%)防震型。
表盘读数不大于1MPa,表盘直径应大于15cm,校正期限为一周。
油压表使用超过允许误差或发生故障时必须重新校正。
4)预施应力
(1)预应力束所在的梁端浇筑完成且梁体强度达到54MPa且不少于6天龄期后即可开始张拉,一次张拉完成;纵向预应力束锚下张拉控制应力为σcon=1340MPa,横向预应力束锚下张拉控制应力为σcon=1395MPa,竖向预应力束锚下张拉控制应力为σcon=650MPa。梁体张拉前试验室应提供强度试验报告,张拉值班技术人员依据试验报告决定是否张拉,并通知监理工程师旁站。
(2)预施应力前应作好如下准备工作:
检查梁体混凝土是否已达到设计强度和弹性模量要求、否则不允许预加应力。
张拉千斤顶和油压表均在校验有效期内。
第一片梁张拉前应测定下列数据:锚具的锚口摩阻、管道摩阻、锚具锚固后的钢绞线回缩量。
(3)张拉操作:
①张拉纵向预应力束:共四台顶两端左右对称张拉,张拉顺序严格按设计图纸执行。步骤如下:清除锚垫板下水泥浆,将钢绞线逐根对孔穿入锚环中,并装上工作锚夹片。用钢管将工作锚夹片打紧,安装时务必使工作锚落入锚垫板止口中,并与孔道轴线同心。工作锚安装后安装张拉限位板及千斤顶对位,千斤顶对位后在千斤顶后端安装工具锚,安装工具锚时应注意不得使钢绞线错孔扭结。工具锚夹片为三瓣式,为安装方便可采用橡皮筋将夹片箍住。并从钢绞线端头沿钢绞线送进到工具锚孔中并用钢管将工具锚夹片打紧。以上工作全部作完后对千斤顶供油,使千斤顶受力并与梁端锚面垂直,再次检查锚具、千斤顶、孔道三者轴心是否同心,有偏差时应用手锤轻击锚环调整位置,检查合格后,两端联系同时张拉供油的准备,当张拉到0.1σk后停止张拉,测量并记录千斤顶油缸外伸量及夹片外露量。测量记录完后,两端同时发出张拉信号,继续张拉至0.2σk时停止张拉。并测量记录千斤顶油缸外伸量及夹片外露量。测量记录完后,两端同时继续张拉至锚外控制应力σk,然后静停5min并补充到σk测量并记录油缸外伸量及夹片外露量,测量完毕后即可回油锚固,并再次测量记录锚固后的油缸外伸量,作为夹片回缩量的计算依据。钢绞线的实际伸长量△=控制油压(σk)油缸外伸量-初始油压(0.1σk)油缸外伸量+(0.1~0.2)σk油缸外伸量-钢绞线在锚外的延伸量-(初始夹片外露量-控制油压夹片外露量)。张拉过程中若千斤顶行程不够需要倒顶时,在临时锚固前应记下锚固前的油表读数。倒顶后应张拉至锚固前的油表读数下作为初始测量记录的起始点。
②张拉横向预应力束:横向张拉根据实际进度采用两侧各一台或二台单张千斤顶张拉,张拉可从梁端开始逐根进行,横向张拉采用一端张拉。
张拉步骤如下:清除张拉端锚垫板上水泥浆,安装扁锚并将钢绞线逐根对孔后装上夹片,安装限位板,用单张拉千斤顶逐根张拉。
张拉程序为:
0→0.1σk(作测量标记)→0.2σk(量测伸长量)→σk(量测伸长量并持荷2分钟)→回油(测锚固回缩量)→卸顶。
③张拉竖向筋:穿入预应力筋并安装精轧螺纹锚具,安装千斤顶时张拉头拧入钢筋螺纹长度不得小于40mm,左右对称逐根张拉。张拉程序为:
0→0.1σk(作测量标记)→0.2σk(量测伸长量)→σk(量测伸长量并持荷2分钟)→回油(测锚固回缩量)→卸顶。
(4)预施应力应采用双控制,即以张拉控制应力为主,并以钢绞线伸长量校核,实际伸长量应不超过理论伸长量的±6%,每端锚具回缩量应控制在6mm以内。其中竖向预应力筋实际伸长量应不超过理论伸长量的±5%,每端锚具回缩量不大于1mm。
(5)钢绞线理论伸长量按下式计算

σk—张拉端控制应力
E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
k —孔道每束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μ —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可近似按X投影长度计算。
L —预应力筋的长度
(6)梁两端同时对千斤顶主油缸充油,使钢绞线束略为拉紧,充油时随时调整锚圈、垫圈及千斤顶位置,使孔道、锚具和千斤顶三者之轴线互相吻合,同时应注意使每根钢绞线受力均匀,随后两端同时加荷到0.1σk打紧工具锚夹片,并在钢绞线束上刻上记号,作为观察滑丝的标记。第一次张拉时应分多级张拉,如从0.1~0.2σk、0.2~0.3σk以检验0.1~0.2σk 与0.2~0.3σk 时钢绞线伸长量是否一致,当不一致或实测伸长量较大时可提高初始压靠值,即将0.1σk提高到0.2σk。
(7)张拉完成后,在锚圈口处的钢绞线上做记号,以作为张拉后对钢绞线锚固情况的观察依据。
(8)根据设计图纸,管道摩阻按塑料波纹管成孔计算,管道摩擦系数取0.23,管道偏差系数取0.0025。实际张拉力尚需根据生产第一片梁时实测的管道摩阻、锚口及喇叭口摩阻、千斤顶摩阻系数进行调整。
(9)张拉质量要求:
①实际伸长量不超过计算伸长量的±6%(两端之和),竖向预应力实际伸长量不超过计算伸长量的±5%。
②张拉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需要换钢绞线重新张拉:
a、后期张拉时发现早期张拉的锚具当中夹片断裂者;
b、锚具内夹片错牙在8mm以上者;
c、锚具内夹片断裂两片以上者(含有错牙的两片断裂);
d、锚环裂纹损坏者;
e、切割钢绞线或者压浆时发生滑丝者。
③张拉钢绞线之前,对梁体应作全面检查,如有缺陷,须事先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修补完好且达到设计强度,并将承压垫板及锚下管道扩大部分得残余灰浆铲除干净,否则不得进行张拉。
④张拉顺序应严格按设计图纸执行,纵向预应力张拉时两端伸长应基本保持一致。
⑤张拉完毕后,必须经技术人员检查签字认可。
(10)滑丝与断丝处理:
一片梁断丝、滑丝超过钢丝总数的0.5%,且一束内断丝超过一丝时均须进行处理。
处理方法:当一束出现少量滑丝时,可用单根张拉油顶进行补拉。当一束内出现多根钢绞线滑丝时,须放松钢绞线束并重新装夹片整束补拉。
9.连续梁预应力束孔道压浆作业
1)压浆工作程序
(1)预应力管道压浆的全过程分为:预应力管道压浆施工准备工作,水泥浆的拌制,预应力管道的真空压浆。
(2)预应力管道压浆前应作好如下准备工作,并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
压浆前,要有技术部门下达的压浆通知单,核对梁号及水泥浆配合比。
真空压浆机的试运转。
2)压浆作业的要求及工艺流程
(1)张拉完毕后宜在2天内进行压浆,压浆前管道内应清除杂物和积水。压浆时及压浆后3天内,梁体及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
(2)压浆采用真空辅助压浆技术,压浆工艺流程如下:
①清除锚垫板上浮浆及杂物,检查密封罩盖上的螺栓孔是否有堵塞及杂物,若有堵塞情况应用丝锥清孔。在压浆密封罩盖上安装O型橡胶圈,在O型橡胶圈周围涂抹一层玻璃胶,压浆密封罩盖用螺栓固定在锚垫板上,密封罩盖四周应均匀受压,不得受压不匀而漏气。
②将真空泵连接在非压浆端上,压浆泵连接在压浆端上。以串联的方式将负压容器、三向阀门和锚垫板压浆孔连接起来,其中锚垫板压浆孔和阀门之间用透明塑料管连接。
③压浆前关闭所有的排气阀门(连接真空泵的除外),启动真空泵抽真空,使压力达到-0.07MPa。在真空泵运转的同时,启动压浆泵开始压浆,直至压浆端的透明塑料管中出现水泥浆,打开压浆三向阀门,当阀门口流出浓浆时关闭阀门,继续压浆并在0.5MPa压力下保压2min。
(3)水泥浆的性能必须满足以下要求:水泥浆体的水灰比应不超过0.34;并基本不泌水,泌水应在24小时内被浆体吸收;浆体流动度不宜大于25s,30分钟后不宜大于35s;压入管道的浆体应密实饱满,体积收缩率<1.5%;初凝时间应>3小时,终凝时间<24小时;压浆时浆体温度应不超过35℃。
(4)为使水泥浆达到所需的浆水特性,可在浆体中加入化学添加剂,添加剂应具有减水、缓凝、微膨胀、阻锈和增加浆体和易性等作用,但不得含有对预应力筋和水泥有损害的物质,尤其不得含有氯化物和硝酸钙等腐蚀性介质。另外,添加剂中所含的膨胀成分严禁含有铝粉。
(5)浆体材料混合料的配合比试验及浆体性能试验,其试验方法应按《铁路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道压浆技术条件》附录进行测试;真空灌浆添加剂的检测方法及性能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1997)《和混凝土膨胀剂》(JC476-92)建材行业标准要求。
(6)压浆前先开启真空泵对管道抽整孔,同时开启拌浆机并加水,加入添加剂,再加入水泥。加水泥时应缓慢不得将整袋水泥一下倒入桶中。水泥加入桶中后宜用1m长左右木棒将粘接在搅拌轴及搅拌桶上的结块通掉,但不得用手触碰筒内壁及拌和轴。水泥加入后搅拌时间不少于5min。总共搅拌时间不少于6min。
(7)第一桶浆体搅拌后应测试流动度,浆体流动度测试完后,开启搅拌桶阀门浆体进入压浆桶,同时开启压浆桶搅拌轴,当真空泵显示管道真空度达到-0.07Mpa时即可开始压浆。开始压浆时应再缓慢档位上,当压力表没有急剧升高现象时即可转至快速档压浆,压浆最大压力不宜超过0.6Mpa,竖向预应力孔道压浆的最大压力控制在0.3Mpa~0.4Mpa。当浆体从真空端透明管中出现时应立即关闭抽真空机关闭抽真空端阀门,同时打开排废管的阀门,让水泥浆从排废管流出,当流出的浆稠度合适时,关闭排废管阀门。继续压浆直至压浆端压力表显示压力在0.5Mpa上保压时间不少于2min。
(8)压浆人员应详细记录压浆过程,包括每个管道的压浆日期、水灰比及掺加料、压浆压力、试块强度、障碍事故细节及需要补做的工作。
3)其他注意事项:
(1)压浆后6小时内所有的阀门不得打开。
(2)压浆所用的水泥须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的规定。
(3)如果是下雨天压浆,压浆机位置必须搭棚,以防影响压浆质量。
(4)压浆过程应连续进行一次完成,中途不应停顿,搅拌至压入管道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40分钟。
(5)冬季压浆时应采取保温措施,水泥浆应掺入防冻剂。
10.连续梁合龙段施工及体系转换作业
1)合龙段施工要点
(1)掌握合龙期间的气温预报情况,测试分析气温与梁温的相互关系以及梁体变形规律,为选择合龙口锁定方式提供依据(一般可取合龙前24小时平均温度为合龙温度)。
(2)根据结构情况及梁温的可能变化情况,选定适宜的合龙锁定方式并作力学检算,按设计办理。
(3)选择日气温较低,温度变化幅度较小锁定合龙口并浇筑合龙段混凝土。
(4)合龙口的锁定,应迅速对称地进行,先将体外刚性支撑一端与梁端部预埋件焊接(或栓接)。然后利用体外临时撑杆调节合龙段间距再迅速将外刚性支撑另一端与梁连接,临时预力束应随之快速张拉。在合龙口锁定后,立即释放一侧的箱梁固定约束,使梁一端在合龙口锁定的连接下能自由伸缩。
(5)合龙口混凝土宜比梁体提高一个等级,并要求早强,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并作特殊配比设计,浇筑时应认真振捣和加强养生。梁顶受日照部分必须加以覆盖。
(6)为保证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合龙口始终处于稳定状态,必要时可在各悬臂端加与合龙段混凝土重量相等的配重,卸载要与混凝土灌速度相对应(考虑初凝时间内完成合龙段浇筑,可以不考虑配重)。
(7)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解除另一端支座临时固定约束,完成体系转换,然后按设计要求张拉全桥剩余预应力束,当利用永久束时,只需按设计顺序将临时锁定钢束放松至零再拉至设计吨位即可。
(8)临时束的张拉一般宜在0.45~0.5σcon,以防在合龙过程中预应力束过载报废。
(9)若考虑梁在合龙后收缩、徐变的影响,应按设计规定在合龙锁定前将梁顶-△L值,即可抵消梁体后期收缩,徐变产生的收缩影响。
2)合龙段施工注意事项
(1)合龙梁段施工是连续梁施工的关键,为缩短浇筑时间,合龙段施工原则:先边、后中、依次对称进行,本工艺采用体外钢性支撑。
(2)合龙梁段施工如立模、绑扎钢筋、波纹管安装、浇筑混凝土及张拉方法远离与前述梁段施工相同。
(3)合龙段底模平台的设置采用挂篮进行施工,利用挂篮设备及其后锚系统,将底模直接锚固于两相连梁段上。箱梁顶应预留进灰孔,以便浇筑底板混凝土。
(4)为使合龙梁段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并能与相邻梁段顺接,合龙前应对相连两个节段的中线及各梁段的标高进行测量,调整中线,并视标高情况,通过在适当位置采用压重或千斤顶顶升方法(即调整支座标高),将标高调整到符合设计要求的标高。其措施如下:
①次边跨及边跨合龙梁段
a、利用千斤顶调整直线端支座标高。
b、 在超高梁段端部上压重,使合龙段的悬臂端高差在允许范围之内。
②中跨合龙梁段
按设计图纸要求,此段为最后合龙梁段。由于张拉、混凝土收缩徐变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该处合龙梁段悬臂会出现一定偏差,因此,应考虑如下措施:
a、根据计算,打用压重或卸载的方法消除合龙段处两悬臂端两侧高差,以满足规定要求。
b、利用反力架或挂蓝支架,多个台千斤顶加载,调整合龙口标高,使合龙段两端头箱梁标高差符合规范要求。
(5)合龙段纵向制孔波纹管是中间联通管,其与两悬臂伸出波纹管连接可比照0号梁块段波纹管外套接,为防止波纹管上浮需进行压重,考虑到浇筑混凝土后穿束困难,为确保孔道坐标准确,必须适当增多定位钢筋,波纹管接头处一定要封严,确保孔道质量,严防漏浆。
(6)合龙段体外刚支撑安装、焊接固定应在上述最低气温条件下进行,构件两端的钢板用千斤顶进行预压,以减少构件本身的变形,刚支撑下料按合龙段的实际长度进行,刚支撑的轴线应与箱梁中线平行,两侧与中线等距,以免刚支撑偏心受压。
(7)合龙段检查合格后,即可浇筑混凝土。因气温变化及混凝土凝固的影响,可导致合龙段混凝土产生缩裂或拉坏,因此合龙段混凝土浇时间宜选在日温差较小的阴天或选在一天中温度最低的时刻,最好在凌晨前完成,但气温亦不宜低于0℃。
(8)合龙段混凝土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
(9)合龙段浇筑混凝土,采用全断面一次完成。
(10)合龙段底板、腹板和顶板处预应力孔道较密集,混凝土浇筑较困难,宜采用5~20mm小石子混凝土,混凝土的和易性要控制好,陷度仍按0号块施工工艺。为了减少合龙段混凝土的收缩,可考虑掺入适量膨胀剂,掺入的方法和配比由试验确定。
(11) 在孔道密集的部位,采用竹片插捣和插捧捣相结合,慎重操作,不得漏震、欠震、过震,震捣时不得碰及刚支撑和制孔波纹管。
(12)考虑到晚上温度相对低时浇筑混凝土,水份蒸发少,水灰比适当小一些。浇筑时观测箱内外温度,作好温度记录。为避免混凝土凝固中出现裂纹,在夜间要进行一次收浆压平,在保护好管道口不进水的前提下,顶板上全跨范围内,用麻袋覆盖,洒水降温,防止日晒。
(13)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进行纵向波纹管孔道通孔检查,对已穿放钢束的孔道,应将钢束来回抽动,以检查波纹管是否漏浆,防止钢束被灰浆凝结。
(14) 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时,按纵向→竖向→横向的顺序进行张拉。先张拉部分预应力束,再拆除体外支撑。纵向预应束张拉:先长束、后短束;先底板束,后顶板束。同一断面:先边束,后中束的顺序左右对称进行,在遇到临时合龙束时,按设计要求补足到张拉控制应力。
(15)合龙施工程序
①对称安装次边跨合龙吊架,临时张拉钢束T18、B1,张拉力为800KN,拆除中墩临时支座,次边跨箱梁合龙。
②张拉次边跨第一批合龙束,拆除中跨墩旁支架,悬臂浇筑边跨A16a号阶段及边跨直线段,安装边跨合龙吊架,临时张拉钢束T17(2根)、B9,张拉力为800KN,边跨箱梁合龙。张拉边跨第一批合龙束。
③张拉边跨和次边跨第二批合龙束,拆除施工挂篮、合龙吊架及边跨施工支架,对称安装中跨合龙吊架,临时张拉钢束T18、B1,张拉力为800KN,中跨箱梁合龙。张拉中跨第一批合龙束。
④对称张拉次边跨第三批合龙束及中跨第二批合龙束。全桥合龙。
(16)合龙误差标准
悬臂梁段高程:+15mm,-5mm;
合龙前两悬臂端相对高差:合龙段长的1/100且不大于15 mm;
梁段轴线偏差:15 mm;
梁段顶面高程差:±10 mm;
3)体系转换
(1)连续梁结构按平衡悬臂法施工,经过临时支座与桥墩固结,先形成静定状态的T型刚构,通过T构合龙、钢束张拉及调整支座等手段,将单个T型刚构逐渐转换为设计的连续梁结构(超静定)体系。体系转换的方式采用从边跨向中跨合龙的方式,以利桥面标高的调整。
(2)体系转换的内容,主要是将临时支座固结解除,将梁落于正式支座上,并按标高调整支座高度和反力,而支座反力的调整应以高程控制为主,反力作为校核。
(3)在施工中,正式支座已按设计要求的位置、标高及位移量进行安装和设置,只要箱梁施工中挠度控制好,支座标高不作调整,因此体系转换只涉及临时支座解除。为使合龙段施工处于稳定状态,需要将正式支座临时锁定和释放。
3.5.4质量控制及检验标准
工班在作业时,按照下列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质检员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检验。
质量检验与控制标准

序号 质量控
制项目 质量标准和要求 施工单位检验方法 监理检验方法 备 注
1 承台顶预埋件 预埋件位置正确,满足施工要求。 尺量 观察
2 支座安装 支座上下座板必须水平安装,固定支座上下座板应互相对正,活动支座上下座板横向应对正,预留锚栓孔、支承垫石顶面与支座底面间隙应采用压力注浆填实,偏差:四角高程差1mm,螺栓中心位置2mm,平整度2mm。 测量和尺量 观察、尺量
3 0号段施工 安装
支架 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 检算和经验 检查计算书
模板安装 梁段长、腹板间距、梁段高度变化段位置允许偏差±10mm;梁高、顶板厚、底板厚、腹板厚、横隔板厚、梁体宽允许偏差0~+10 mm;腹板中心偏离设计位置、梁段纵向旁弯、梁段纵向中线最大偏差、桥面预留钢筋位置允许偏差10 mm;表面平整度3 mm;模板表面垂直度每米不大于3 mm;底模拱度偏差3 mm;底模同一端两角高差2mm。 测量和尺量 观察、尺量
钢筋绑扎 单面焊≥10d;双面焊≥5d;焊缝厚度≥0.3d,并不得小于4mm;焊缝宽度≥0.7d,并不得小于8mm;焊渣敲净。允许误差:主筋间距±10mm,主筋长度±10mm;箍筋间距±20mm,箍筋内净尺寸±3mm。观感洁净、规整。 尺量 观察、尺量检查
预应力管道安装 金属螺旋管表面应无油污、损伤和孔洞,纵向偏差:8 mm;横向偏差5 mm;竖向偏差:h/1000mm。 观察 观察、尺量检查
预埋挂篮螺栓 预埋件位置正确,满足施工要求。 测量和尺量 观察
混凝土施工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悬臂浇筑施工前,应将墩顶梁段与桥墩临时固结牢固,混凝土严格按试验室提供配合比拌合,连续不间断浇筑,混凝土垂直下落高度超过2m挂串桶,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有专人观察模板情况。 试验和观察 旁站
养护 拆模以后,用土工布覆盖,洒水养护,混凝土面始终保持湿润,连续养护四周以上。 观察 巡查

质量检验与控制标准(续)
序号 质量控
制项目 质量标准和要求 施工单位检验方法 监理检验方法 备 注
3 0号段施工 张拉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张拉,并对数据认真分析,预应力筋的实际伸长值与计算伸长值的差值不得大于±6%;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数量不得超过预应力筋总数的5‰,并不得位于结构的同一侧,且每束内断丝不得超过1根,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部分宜采用机械切割,外露长度不宜小于30 mm。 尺量和观察 旁站
压浆 孔道压浆浆体的流动性、沁水率、凝结时间、膨胀率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压浆工艺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孔道内水泥浆应饱满密实;水泥浆的抗压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试验和观察 旁站
拆模 张拉完毕,拆除承重模板,拆模时严禁用撬棍和大锤猛撬、猛砸,注意成品保护。 观察 观察
凿毛 将端头浮浆凿除,新鲜混凝土外露,冲洗干净。 观察 观察
混凝土强度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60%以上,拆除端模,松开内模;混凝土强度达到80%后,可以进行竖向预应力张拉;达到设计强度的85%以上,弹性模量达到规定值,龄期不少于6天进行纵向张拉。
试验
见证
4 挂篮安装 墩顶及安装挂篮前梁段的托架或支架,应经过设计计算和加载预压。悬臂浇筑所用挂篮,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结构形式,几何尺寸应适应梁段高度变化及与已浇筑梁段搭接需要和走行要求,挂篮走行和浇筑混凝土时的抗倾覆稳定系数不得小于2,挂篮使用前应进行安装,走行性能工艺试验和按设计要求进行载重试验。 加载预压、跟踪测量 检查
计算

5 挂篮施工 1、桥墩两侧悬臂浇筑梁段应对称、平衡施工,实际不平衡偏差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数值;
2、施工时挂篮应在梁段预应力张拉、压浆完成后对称移动,悬臂浇筑梁段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线型监控,发现超出允许偏差应及时调整纠正,悬臂梁段的混凝土浇筑,应从前端开始在根部与已完工梁段连接,已完工梁段接茬混凝土应充分润湿;
3、边跨现浇梁段施工时,混凝土浇筑应向合龙口靠拢,并应对梁段高程进行监测使合龙口高差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其它同0号段施工,悬臂浇筑梁段的允许偏差:高程-5 mm~+15 mm,梁段轴线偏差15 mm,梁段顶面高程差±10mm,竖向高强精轧螺纹钢筋垂直度每米高不大于1mm,竖向高强精轧螺纹筋间距±10mm。 尺量和观察 旁站混凝土浇筑和张拉施工

质量检验与控制标准(续)

序号 质量控
制项目 质量标准和要求 施工单位检验方法 监理检验方法 备 注
6 合龙段施工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合龙口临时锁定前,桥梁跨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合龙口两端悬臂的施工荷载应对称、相等;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合龙段长度、合龙施工顺序、合龙口临时锁定方法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合龙口临时锁定力应大于解除任何一侧梁墩临时固结后各墩全部活动支座的摩擦力。合龙段混凝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浇筑前,合龙口中两端悬臂预加压重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逐步撤除;
2、合龙梁段应采用微膨胀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强度宜提高一级;
3、合龙段混凝土应在一天中气温最低时间快速、连续浇筑;
4、合龙段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加强保湿养护,并应将合龙梁段及两悬臂部进行覆盖降低日照温差影响;
5、混凝土浇筑前应将合龙口单侧梁墩的临时固结约束解除,合龙梁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应及时进行预应力筋张拉。
合龙前两悬臂端相对高差允许偏差:合龙段长的1/1000mm,且不大于15mm。 测量

试验 旁站
7 防水层 防水层的基层应平整、清洁、干燥,不得空鼓、松动、蜂窝麻面、浮碴、浮土和油污;表面质量应达到涂层厚薄一致,卷材粘贴牢固,搭接封口正确。不得有滑移、翘边、起泡、损伤等现象。坡度平顺,排水通畅。允许偏差:基层平整度允许偏差3 mm;卷材搭接宽度允许偏差-10 mm; 尺量

观察 观察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物资人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0年11月30日10:06:44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评论:1   其中:访客  0   博主  0   引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