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设备管理体系标准《设备管理体系-要求》PMS T1-2018

2020年12月4日08:45:42
评论
8,079

适用时,企业应根据设备故障或失效后果的风险分析,确定应建立应急预案的设备,并建立相应的设备应急预案,宜做好以下工作:

  • 应急预案。突发故障(关键设备装置、起重机起升机构、全车失电、电梯、压力容器、危化品装置等)、防风、火灾、人员救援应急预案;

    ——企业编写设备应急预案,应按 GB/T29639《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制导则》"8 现场处置方案主要内容"的要求编写。方案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工作职责、应 急处置和注意事项等内容。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估、岗位操作规程以及危险性控制措施, 组织本单位现场作业人员及安全管理等专业人员共同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应急预案应经企业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批准方可发布;

    ——将应急预案传达到相关岗位,包括设备使用单位管理者、设备主管、设备管理员、维修人员、操作人员。

    • 应急演练

      ——制定应急演练计划,经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批,发送至相关部门领导及人员;

      ——企业应按相关标准或应急预案规定的周期,组织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善。

      注: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88 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 外协单位(承包商)在设备设施安全方面的管理,企业应做好以下适用的方面:

  • 前期安全要求到位。外协实施的设备设施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应包括设备设施安全质量验收要求、过程控制安全防范措施和费用测算,并在工程造价、招标采购中核实,列入合同条款; 重大项目,参照工程项目安全"三同时"执行。

注:"三同时",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 合同安全责任到位。企业与承包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根据需要,按承包项目的大小,可要求外协单位交纳一定的安全风险抵押金,或在协议或合同中约定安全违规的处罚条款。
  • 风险管控措施到位。企业在施工前应与外协单位(承包商)主要施工人员一起进行合同工作内容的风险分析,依据风险识别和评估结果,制定对应的风险管控措施,落实责任人,作为项目安全检查的依据。如项目范围较大,可以分单元和时段进行。
  • 安全教育到位。应对外协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安全管理负责人和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学习企业有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定和要求。若外协单位人员有变动,必须书面告知企业,所有新进变动人员必须经过相应安全教育。
  • 安全交底到位。由企业负责安全管理的人员,对外协施工作业安全涉及到的安全风险和预防或隔离措施,讲解到位,做好书面记录并要求交底人、接受讲解的人员签字确认。
  • 安全措施到位。按施工安全技术方案,由企业监督外协单位在开工前具体落实安全措施。
    • 安全监督到位。在施工(作业)期间,外协单位的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企业的各项安全生产规定、制度,接受企业的监督、检查,对查出的隐患,外协单位必须限期整改。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应指定人员进行全过程监督。
    • 应急管理到位。与外协单位合作期间共同制订相应的应急处置方案,配备救援设备设施和器材, 并定期组织演练。
  • 检查评价

企业为确保设备运行维护期间管理的有效性,应组织开展设备管理检查,并遵循以下要求:

  • 设备管理部门和设备使用部门应建立设备检查组,明确职责;
  • 应建立设备检查管理制度,形成 "策划、实施、问题处理、评价改进"的设备检查闭环;
  • 应建立设备检查标准,检查标准宜配分量化;
  • 应编制设备检查计划,计划内容宜涵盖检查的单位、项目、时间、人员、执行进度等要素;
  • 根据设备检查标准及各种工艺质量、安全、设备技术标准文件,按计划既定周期实施检查;
  • 对设备检查问题进行分类管理,如:设备作业规范问题、设备管理问题、设备缺陷问题、设备配套不足问题、环境影响问题等。
  • 对检查计划,检查任务完成情况,检查问题及整改完成情况,奖罚情况,应列出明细清单,分部门、分类统计,定期公示;
  • 对设备检查发现的严重隐患和重复性问题,设备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集中讨论,制定对策, 必要时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更新、淘汰。
  • 设备管理评价

企业为评价自身设备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应按照计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评价,并遵循以下要求:

  • 在评价前,应:
    • 编制设备管理体系的评价标准;
  • 选择评价人员,建立评价小组;
  • 为确保评价公正,评价人员不应评价自己的工作;
  • 编制评价计划;
  • 将评价标准和评价计划等信息,传递给被评价单位和相关人员。b) 评价小组按计划实施现场评价;
    • 评价小组根据现场评价结果,形成评价报告;应将报告传递给企业内相关人员;
      • 对纳入需改善的项目,应及时明确责任单位和人员、拟定措施、明确期限、跟进实施、验证改善结果;
    • 应保持活动结果的证据。

      注 1:通常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建立企业设备管理评价标准,编制设备管理体系评价标准,可参考 PMS/T2《设备管理星级评价标准》、《设备管理星级评价指南》。

    注 2:企业可根据需要,将设备管理体系评价与其他管理体系整合在一起进行。

    注 3:内部评价报告,将作为设备管理总结会的主要信息输入。

  • 设备管理总结
  • 总则
    • 企业设备管理部门,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组织召开设备管理总结会,以确保设备管理体系的系统性、有效性和精益性;
    • 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参与设备管理总结会。

      注:根据需要,设备管理体系管理评审可和其他管理体系整合在一起进行,通常,一年至少一次。

  • 会前

  • 在召开设备管理总结会之前,应明确会议议程,应收集并编制设备管理总结会用材料。汇报材料宜涵盖如下适用的内容(但不限于此):
    • 设备管理体系内部评价报告;
    • 设备检查与改善的结果;
    • 外部评价报告;
    • 设备管理指标实现的程度;
    • 来自内部或外部的改进建议;
    • 上次总结会后续措施的实施结果;
    • 为确保设备管理体系正常运行所需资源的情况;
    • 其他。

注 1:设备管理总结报告,通常用 ppt 编制,以便于投影或显示屏播放。

注 2:外部评价报告,通常来自于客户对企业的设备管理评价、第三方设备管理评价(如:设备管理评价中心、客户授权的评价机构等)。

  • 会中

a)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设备管理总结会,并向最高管理者及参会者作设备管理总结报告; b) 按会议议程开会;

  • 确定需改善的项目及要求;
  • 最高管理者决议事项和管理要求。

注:改善项目及其要求,指改善项目名称、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改善期限等要求。改善项目,如:管理机构优化、资源配备、指标调整、薄弱环节或问题改善等。

  • 会后

  • 应形成设备管理总结会议记录,并传递给最高管理者及参会人员,以及相关需知会议内容的人员;
  • 对在会议上已确定应实施的事项,应纳入实施计划、实施并验证实施的结果。
  • 改进

企业应持续改进设备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企业可实施如下适用的管理措施:

  • 机制
  • 最高管理者宜提供必要的资源,以促进企业的人员开展改善活动;
  • 企业应建立能促进改善、创新的激励制度,以激发在职人员参与改善的意愿; c) 应明确企业有关改善、创新的归口管理单位;

    d) 企业宜引导员工做与企业增值及必要的非增值有关的改善。

    注 1:此处的资源,主要指用于开展改善活动的资金。

    注 2:改善活动,通常指合理化建议、改善提案、金点子、小改小革、QC 活动、品管圈(QCC)活动、专题(课题) 改善、科技攻关、标杆比对、专家指导等。

    注 3:改善的范围(不局限于设备本身),如:设备故障、瞬间停止、不良及再加工、产品切换、速度低下、初期不良低下、有发生源(污染、故障、不良等), 困难点(清扫、注油、点检、作业困难等)、设备缺陷(设备不合理问题中缺陷程度大的)、浪费源、节能降耗、设备类技术创新、制度、流程、标准、表单等。

    • 实施
  • 必要时,对在职人员提供能促进改善的专业技术、知识、方法培训;
    • 企业宜将改善成果的表述方式模版化,以规范成果表述;
      • 可行时,宜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等,以促进企业在设备管理和技术方面的进步;
    • 企业宜建立改善或创新成果交流分享的平台,以促进企业内部知识的增值应用;
    • 必要时,宜根据改进的结果,对相关流程、制度、标准、记录等进行修订,以巩固改进成果;
  • 必要时,企业可将改进或创新的成果申请专利,以丰富企业的知识资产管理内容。

注 1:改善方法,如统计分析方法、QC 七大手法、IE 方法、PM 法、改善 12 法、5WHY 分析等。

注 2:改善工具,可以结合企业的实际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及应用。

注 3:交流与分享的平台,通常指网络、多媒体显示、内部刊物、改善成果发布会、现场看板、现场交流等。

注 4:交流时间应明确。通常指每年度设备改善管理、创新管理交流的日期应明确,如每半年一次,此外交流时间应明确每次交流发布会议时长和个案分享时长等。

注 5:申请专利,若改善、设备技改、创新等方面的成果符合我国专利法的规定,可申请专利。专利分为三种: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 持续改进
  • 负责改进、创新的归口管理单位,应对改善活动的推进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必要时采取

改进措施;

  • 企业应考虑分析、检查、评价、管理总结等结果,持续改进设备管理体系的系统性、有效性和精益性。

附录 A:(资料性参考)

PMS/T 1-2018《设备管理体系-要求》与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之间的关系

PMS/T 1-2018 设备管理体系-要求

ISO 9001-2015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4 组织

4.1 最高管理者 4.2 设备管理领导者

4.3 设备使用管理者 4.4 安全管理者

5 领导作用

5 策划

5.1 体系策划

6 策划、7.1 资源、8.1 运行策划和控制

5.2 设备目标管理

6.2 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9 绩效评价

6 基础管理

6.1 设备运行环境管理

7.1.3 基础设施、7.1.4 过程运行环境

8.5.2 标识和可追溯性

6.2 设备标准化管理

7.5 成文信息

6.3 培训管理

7.1.2 人员、 7.1.6 组织的知识、 7.2 能力

7 前期管理

7.1 设备规划及选型 7.2 招投标及采购

7.3 设备监造和监理 7.4 设备到货验收

7.5 设备安装与调试 7.6 设备验收

7.1.3 基础设施

8.4 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8 运维管理

8.1 设备设施固定资产管理

7.1 资源、7.1.3 基础设施

8.2 设备使用管理

7.1.3 、8.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7.1.6

8.3 设备保养管理 8.4 设备设施防腐管理

7.1.3 基础设施、8.4、8.5.1、

8.5 设备点检管理

7.1.3、7.1.5 监视和测量资源、8.5.1

8.6 设备状态监测管理

7.1.3、7.1.5、8.4、8.5.1

8.7 设备润滑管理

7.1.3、8.4、8.5.1

8.8 管道管理 8.9 仪表管理

7.1.3、7.1.5、8.4、8.5.1

8.10 特种设备管理

7.1.3、8.4、8.5.1

8.11 计量设备管理

7.1.3、8.4、8.5.1

8.12 设备故障管理

7.1.3、8.5.1、7.1.6、10.2

8.13 设备维修管理

7.1.3、8.4、8.5.1、7.1.6

8.14 设备事故管理

7.1.3、8.5.1、10.2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

8.15 设备技改管理

7.1.3、8.4、8.5.1、7.1.6

8.16 设备备件管理

7.1.3、8.4、8.5.1、8.5.4 防护

8.17 设备节能管理

7.1.3、7.1.5、8.5.1

8.18 设备报废管理

7.1.3、8.5.1

8.19 设备供方管理

8.4 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8.20 设备管理信息化

7.1.3 基础设施、8.5.1

8.21 设备维修费用管理

7.1 资源

8.22 设施管理

7.1.3 基础设施、8.4、8.5.1

8.23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7.1.3 基础设施、8.4、8.5.1

9 检查评价

9.1 设备管理检查 9.2 设备管理评价

9 绩效评价    9.2 内部审核

9.3 设备管理总结

9.3 管理评审

10 改进

10.1 机制 10.2 实施 10.3.持续改进

10 持续改进、7.1.6 组织的知识

附录 B:(资料性参考)

PMS/T 1-2016《设备管理体系-要求》与 ISO55001-2014《资产管理 管理体系-要求》之间的关系

PMS/T 1-2016 设备管理体系-要求

ISO 55001-2014《资产管理管理体系 要求》

4 组织

4.1 最高管理者、4.2 设备管理领导者、

4.3 设备使用管理者 4.4 安全管理者

5.1 领导力与承诺、5.3 组织的角色、职责与权限

7.1 资源 7.4 沟通

5 策划

5.1 体系策划

6.1 资产管理体系中应对风险与机遇的措施

5.2 设备目标管理

6.2 资产管理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策划 7.4 沟通

6 基础管理

6.1 设备环境管理

8.1 运行的策划与控制 10 改进

6.2 培训管理

7.2 能力 7.3 意识 7.4 沟通

6.3 设备标准化管理

7.4 沟通    7.5 信息要求

7.6 文件化信息    8.1 运行的策划与控制

7 前期管理

7.1 设备规划及选型 7.2 招投标及采购

7.3 设备监造和监理 7.4 设备到货验收

7.5 设备安装与调试 7.6 设备验收

7.4 沟通

  • 运行的策划与控制
  • 变更管理

10.1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8 运维管理

  • 设备设施固定资产管理
  • 设备使用管理
  • 设备保养管理 8.4 设备设施防腐管理

8.5 设备点检管理 8.6 设备状态监测管理

  • 设备润滑管理
  • 管道管理 8.9 仪表管理8.10 特种设备管理
    • 计量设备管理
  • 设备故障管理8.13 设备维修管理

    8.14 设备事故管理8.15 设备技改管理8.16 设备备件管理

    • 设备节能管理
    • 设备报废管理

8.19 设备供方管理

8.3 外包

8.20 设备管理信息化

7.5 信息要求 8.1 运行的策划与控制

8.21 设备维修费用管理

8.1 运行的策划与控制

8.22 设施管理

7.4 沟通、8.1 运行的策划与控制 、8.2 变更管理、10.1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8.23 设备应急预案管理

8.23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9 检查评价

9.1 设备管理检查 9.2 设备管理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与评价    9.2 内部审核

9.3 设备管理总结

9.3 管理评审

10 改进

10.1 机制 10.2 实施 10.3.持续改进

10 改进

附录 C:(资料性参考)

PMS/T 1-2018《设备管理体系-要求》与 PMS/T 1-2016 之间条款的变化对照表

PMS/T 1-2016 设备管理体系-要求

PMS/T 1-2018 设备管理体系-要求

4 组织

4.1 最高管理者 4.2 企业设备管理者

4.3 设备使用管理者

4.1 最高管理者、4.2 设备管理领导者、

4.3 设备使用管理者 4.4 安全管理者

大量修订

5 策划

5.1 体系策划

5.1 体系策划

局部修订

5.2 设备指标管理

5.2 设备目标管理

局部修订

6 基础管理

6.1 设备环境管理

6.1 设备环境管理

局部修订

6.2 设备标准化管理

6.2 设备标准化管理

局部修订

6.3 培训管理

6.3 培训管理

局部修订

7 前期管理

  • 设备规划及选型
  • 招投标及采购 7.3 设备监造和监理

7.4 设备到货验收 7.5 设备安装与调试

7.6 设备验收

  • 设备规划及选型
  • 招投标及采购 7.3 设备监造和监理

7.4 设备到货验收 7.5 设备安装与调试

7.6 设备验收

局部修订

8 运维管理

8.1 设备固定资产管理

8.1 设备设施固定资产管理

局部修订

8.2 设备使用管理 8.3 设备应急预案管理

8.2 设备使用管理

8.3 纳入 8.23

8.4 设备保养管理

8.3 设备保养管理

部分修订

8.5 设备设施防腐管理

8.4 设备设施防腐管理

局部修订

8.6 设备点检管理

8.5 设备点检管理

部分修订

8.7 设备状态监测管理

8.6 设备状态监测管理

部分修订

8.8 设备润滑管理

8.7 设备润滑管理

大量修订

8.9 管道管理

8.8 管道管理

局部修订

8.10 仪表管理

8.9 仪表管理

部分修订

8.11 特种设备管理

8.10 特种设备管理

内容大量简化

8.12 计量设备管理

8.11 计量设备管理

局部修订

8.13 设备故障管理

8.12 设备故障管理

局部修订

8.14 设备维修管理

8.13 设备维修管理

内容修订较多

8.15 设备事故管理

8.14 设备事故管理

增加备注

8.16 设备技改管理

8.15 设备技改管理


8.17 设备备件管理

8.16 设备备件管理

部分修订

8.18 设备节能管理

8.17 设备节能管理

局部修订

8.19 设备报废管理

8.18 设备报废管理


8.20 设备供方管理

8.19 设备供方管理


8.21 设备管理信息化

8.20 设备管理信息化


8.22 设备维修费用管理

8.21 设备维修费用管理



8.22 设施管理

新增条款


8.23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新增条款

9 检查评

9.1 设备检查 9.2 设备管理评价

9.1 设备管理检查 9.2 设备管理评价

局部修订

9.3 设备管理总结

9.3 设备管理总结


10 改进

10.1 机制 10.2 实施 10.3.持续改进

10.1 机制 10.2 实施 10.3.持续改进


参 考 文 献

[1]    GB/T 19001-2016/ISO 90012015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2]    GB/T 19000-2016/ISO 90002015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 GB/T 15496-2017    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
  • GB/T 29590-2013    企业现场管理准则
  • GB/T33000-2016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 TSG 08-2017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
    • TSG 03-2015    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导则
  • GB/T 19022-2003    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 GB/T 23331-2012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
  • GB/T 13234    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
  • GB/T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 JTS 310-2013    港口设施维护技术规范

[13]    GB/T 33173-2016/ISO550012014    资产管理 管理体系 要求

  • PMS/T 2-2018    设备管理星级评价标准
  • PMS/T 3-2018    设备管理定义和术语
  • PMSM-1    设备管理星级评价指南
  • GBZ 1-201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 GB/T 27921-2011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
  • GB/T 24353-2009    风险管理 原则与实施指南
  • GB/T 8196-2003    机械安全 防护装置 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
  • GB 2894-2008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22]    GB 2893-2008    安全色

  • GBZ 158-200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 GB/T 13608-2009    合理润滑技术通则
  • GB30871-2014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
  • GB/T29639-2013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物资人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0年12月4日08:45:42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