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硬伤掉角
T梁在拆模和吊、滑梁过程中,梁体砼棱角处发生破坏后掉角。
13.6.1原因分析
龙门吊的跨度大,在拆模的过程中指挥不当对梁体造成碰撞导致硬伤掉角;吊、滑梁时吊具安装不当,垫瓦扭曲等对梁体棱角造成损伤。
13.6.2预防措施
加强起重工培训,设专人负责指挥吊移梁;吊滑梁时注意检查吊具的状况,,注意吊具的平衡,及时调整。
13.6.3修补方法
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并将该处充分湿润后,先涂刷一层水泥浆再用高标号的混凝土补齐;使用木板做成的模具、木板尺、夹板等辅助工具固定再进行抹面,棱角就能保持一致。抹光后的砼表面应覆盖塑料薄膜养生。
13.7 桥面表面裂缝
干缩裂缝出现在T梁翼板顶面,宽度多在0.05~0.2mm之间,其走向纵横交错,无规律性,分布不均,并随温度和湿度变化而逐渐发展。
13.7.1原因分析
⑴砼养护不当。撒水次数过少,表面损失水分过快,造成内外收缩不均匀而引起表面砼开裂。
⑵砼坍落度过大,振捣到桥面后浮浆较厚,或桥面砼过度振捣造成离析,表面水泥含量大,收缩量也增大。
13.7.2预防措施
⑴试验室加强拌和站砼质量控制;振捣避免过振造成离析;对板面进行二次抹压,以较少收缩量。
⑵浇注完砼后立即对桥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进行保湿养生。降温拆摸后及时浇水养护;在存梁区全面洒水养护,养护时间14d。
13.7.3修补方法
对于细微的裂缝可向裂缝灌入纯水泥浆,再覆盖养护。对于较深的或贯穿的裂缝,应用环氧树脂灌浆后表面再加刷水泥浆封闭。
13.8 砂线
13.8.1原因分析
砼离析振捣过振造成水纹砂线。
13.8.2预防措施
控制砼质量避免离析;振捣过程中避免过振现象。
13.8.3修补方法
在有水纹砂线的部位进行涂刷高标号的水泥砂浆,略等风干后,与梁体表面保持统一平面进行打磨。
13.9静载试验
13.9.1静载试验执行《预应力混凝土铁路简支梁静载弯曲试验方法及评定标准》TB/T2092-2003。
13.9.2后张梁在下列情况下,进行静载抗裂性试验鉴定。
1.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进行试生产时。
2.生产条件有较大变动时。
3.出现影响承载能力的缺陷时。
4.交库技术资料不全,或对资料发生怀疑时。
5.正常生产条件下,同类别、同跨度T梁30孔或连续三个月产量(三个月产量不足60件时)计一批,每批抽检一件。
6.产品质量认证检验时,对不同类别的简支T梁各抽检一件。
13.9.3静载试验时,最大控制荷载按抗裂安全系数1.2计算。
13.9.4静载试验时间,在混凝土承受全部预应力30天后进行。压浆28天强度达到M55。
13.9.5试验加载用的千斤顶工作能力100t。
13.9.6用手动油泵进行单项加载控制。
13.9.7试验前将千斤顶与油压表配套后在经过标定的测力计上进行校正。
13.9.8挠度测量采用大量程百分表,其精度最小读数为0.01mm。
13.9.9检查梁体混凝土裂纹采用10倍的普通放大镜,裂纹出现后,测量裂纹宽度用20倍的刻度放大镜,读数精度为0.01mm。
13.9.10梁两端支座的高差不大于5mm,同一支座两侧高差不应大于2mm。支座与梁底间必须加石棉垫。
13.9.11试验前的准备:
试验前应根据加载布置情况,梁体设计资料和试验时梁体已完成预应力损失值等计算基数级荷载,根据加载系数K相应的各级加载吨位和相应的换算油压表读数作为加载依据。
13.9.12试验梁移入台座后,在梁顶找出腹板中心线,并在每一加载点铺上相应砂垫层及垫板,垫板用水平尺量靠水平后固定好,每一加载点上移入千斤顶,千斤顶底座与梁腹板中心线重合,千斤顶与加力架横梁底部的接触面垫实。
13.9.13试验前用普通放大镜对梁体下缘进行外观检查,并用蓝色铅笔在梁体混凝土上详细描出局部缺陷,加载时出现的裂纹,则用红色笔描出以便区别。
13.9.14试验方法及评定标准
1.32m、24m跨加载方式采用5点加载方式,16m采用3点加载方式;
2.梁的加载分两阶段进行,以加载系数表示加载等级的程度如下:
(1)第一阶段:初始状态→基数级(静停3min)→0.60(静停3min)→0.80(静停3min)→静活载级(静停3min)→1.0(静停20min) →静活载级(静停1min)→0.60(静停1min) →基数级(静停1min) →初始状态。
(2)第二阶段:初始状态→基数级(静停3min)→0.60(静停3min)→0.80(静停3min)→静活载级(静停3min)→1.00(静停5min)→1.05(静停5min)→1.10(静停5min)→1.15(静停5min)→1.20(静停20min)→1.10(静停1min) →静活载级(静停1min) →0.60(静停1min) →基数级(静停1min) → 初始状态。
(3)当在第二加载循环中不能判断是否已出现受力裂缝时,应进行受力裂缝验证加载。验证加载从第二加载循环卸载至静活载级后开始。
验证加载,静活载级(静停5min)→1.00(静停5min)→1.05(静停5min)→1.10(静停5min)→1.15(静停5min)→1.20(静停5min)→1.10(静停1min) →静活载级(静停1min) →0.60(静停1min) →基数级(静停1min) →初始状态。
注:若基数级大于0.60级,则取消0.60级。
3.试验评定指标共两个:实测挠跨比、受力裂纹。
(1)实测挠跨比值:f实测/L≤1.05(f设计/ψ)/L,评定梁挠跨比合格。
(2)在K=1.2加载等级下持苛20min,梁体下缘底面未出现受力裂缝或下缘侧面(包括倒角、圆弧过渡段)的受力裂缝未延伸至梁底边,评定全应力梁抗裂合格。
(3)以上两项全部合格,评定该梁静载试验合格。
14成品梁检查
已完成的产品梁,安质部、试验室、测量班进行成品梁的质量检查,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对于处理仍不能合格的产品梁坚持不出场的原则。
14.1 检验内容及标准、方法
成品梁检验包括:⑴外形,⑵外观,⑶强度和弹模评定,⑷静载试验,⑸桥梁档案五个方面。
14.1.1成品梁外形,外观,强度和弹模要求
对于成品梁的检验指标见表14.1:
后张梁成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表 表14.1
项次 |
项 |
要 |
备 |
|
1 | 梁体及封端混凝土强度 | 混凝土试件强度不低于设计要求。 | ||
2 |
管道压浆 |
管道内水泥浆密实,水泥浆强度不应低于55MPa,抗折强度不小于10 MPa | 当需要提前入库时,必须达到28d设计强度。 | |
3 |
梁体及封端混凝土外观 |
平整密实、整洁、不露筋,无空洞,无石子堆垒,桥面流水畅通。 | 对空洞、蜂窝、漏浆、硬伤掉角等缺陷,需修整并养护到规定强度等级,对于影响承载能力的缺陷需作静载试验以确定取舍 | |
4 |
表面裂缝 |
桥面保护层、挡碴墙、横隔墙、边墙和封端等五处,容许宽度在0.2mm以下的表面收缩裂缝,梁体其他部位不允许有裂纹(收缩裂纹除外)。 | ||
5 |
静载试验 |
试验合格 | ||
6 |
产品外形尺寸 |
桥梁全长 |
±20mm/±10mm(16m) | 检查桥面及底板内外侧 |
桥梁跨度 |
±20mm/±10mm(16m) | |||
下翼缘宽度 |
+20mm,0 | 检查1/4截面、跨中及3/4截面 | ||
腹板厚度 |
+15mm;0 | |||
桥面内外侧偏离设计位置 |
+20mm;-10mm | 从支座螺栓中心放线,引向桥面 | ||
梁高 |
+12mm;-5mm | 检查两端 | ||
桥面及挡碴墙宽 |
+10,-5mm |
尺量 | ||
梁上拱 |
L/1000;"L"为跨度终张30天 | 入库时,在存梁台座上量测桥梁底部。 | ||
挡碴墙厚度 |
+15mm;0 | 检查最大误差处 | ||
表面垂直度 |
每米高度内的偏差≤3mm | 检查两端,抽查腹板。 | ||
表面平整度 |
5mm | 1米靠尺测量5处 | ||
7 |
U形螺栓 |
偏离设计位置 |
±10mm | 尺量 |
外露长度 |
±10mm | 尺量 | ||
两肢中心距 |
±1mm | 游标卡尺或模具 | ||
横 隔 板 |
偏离设计位置 |
10mm | 以横隔板中心为测量点。 | |
横向连接板位置偏差 |
10mm | 以连接板中心为测量点测纵竖两个方向 | ||
横隔板厚度 |
+20mm、0mm |
尺量 | ||
横隔板位置 |
10mm |
尺量 | ||
横向连接板表面 |
无灰浆 | 目测 | ||
横向张拉孔中心位置偏差 |
5mm | 以孔中心为测量点测纵竖两个方向。 | ||
支 座 板 |
每块边缘高差 |
≤1mm | 用水平尺、塞尺量 | |
支座中心线偏离设计位置(横向) |
±3mm | 用钢板尺测量 | ||
螺栓 |
垂直梁底板 | 用直角尺、游标卡尺检测 | ||
螺栓中心位置偏差 |
≤2mm | 指支座板四个螺栓中心距,包括对角线。 | ||
外露底面 |
平整无损、无飞边、清碴涂油、无空腹声 | 锤击、目测 | ||
外露螺栓 |
正直无伤,丝扣完整,清碴涂油,戴帽戴垫。 | 目测 | ||
泄水管、管盖 |
齐全完整,安装牢固。 | 泄水管流水面不高于桥面。 | ||
金属桥牌 |
标志正确,安装牢固。 | 目测 | ||
8 |
防水层 |
按有关标准规定 | 目测 | |
9 |
施工原始记录,制造技术证明书。 |
完整正确,签章齐全。 |
14.1.1.1外形检测使用工具采用悬空、平铺检定合格的钢卷尺及卡持钳,其它工具均需标定合格后才能使用。
14.1.1.2梁体的表面质量符合下列规定
梁体表面平整、色泽均匀、阴阳角线条清晰顺直、无接缝错茬、蜂窝、麻面、掉角等缺陷。外露螺栓垂直梁体、丝扣完整、戴帽戴垫并清洁涂油。支座板无飞边毛刺并清洁。泄水管位置准确,安装牢固顶面不高于桥面,排水畅通。管盖齐全。
检验数量:每片(孔)梁均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
14.1.1.3混凝土强度评定方法
对梁体、封锚、保护层混凝土和管道水泥浆进行28天强度评定。梁体、封锚、保护层混凝土强度试件采用150mm×150mm×150mm试模制作,管道水泥浆强度试件采用40mm×40mm×160mm试模制作。
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和配合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
本场前期按标准差未知法检验评定。
当混凝土的原材料、生产工艺及施工管理水平在较长时间内不能保持一致,且同一品种混凝土的强度变异又不能保持稳定时;或在前一个检验期内的同类混凝土没有足够数据能确定验收批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标准差时,应采用标准差未知方法检验混凝土强度。此时应由5组试件组成一个验收批。
后期按标准差已知方法进行检验评定混凝土强度。
每片梁制作4组标准养护试件,每组三块试件应同时从浇筑地点的混凝土中随机取样制作,其强度代表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4.1.1.3.1取三块试件强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每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精确至0.1MPa。
14.1.1.3.2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时,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
14.1.1.3.3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时该组试件的强度值不应作为评定的依据。
14.1.1.4桥梁标识
桥牌内容清楚,正确,并标注生产许可证编号,"QS"安全质量标志。
桥梁制造技术证明书一式二份,内容真实,完整,并在封面标注生产许可证编号,"QS"安全质量标志。
14.1.2静载试验
正常情况下每30孔(不足的按30孔计)或连续生产三个月(产量不足30孔)同类梁型,抽取一片进行静载试验,桥梁有重大缺陷时,对该梁进行静载试验。静载试验必须达到标准要求。
14.1.3桥梁档案
桥梁档案由工程部负责统一收集整理归档,各相关业务部门配合提供相关资料。
桥梁档案包括四部分:⑴原材料的检验证明,⑵施工过程控制记录,⑶制造技术证明书,⑷外形尺寸记录。
资料必须齐全,真实可信,结论合格,每片梁一份档案,及时整理归档。
14.2 合格成品梁评定条件
每片T梁的检验结果必须符合以下条件,方可判定为合格。
1.关键项点合格率100%。
2.一般项单片梁得分不得低于85分。
3.静载试验代表梁试验合格。
4.桥梁档案符合要求。
5.桥梁标识符合要求。
以上条件全部达到要求,可评定该成品梁检验合格,准予入库。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