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推荐的连续梁施工方案为沪宁城际铁路的一个特大桥的施工方案,该方案非常完整,共计87页,后面还附详细的计算书,该方案除了编制依据礼貌的部分规范标准过期之外,里面的全部内容完全是最好的参考,作为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借鉴甚至改写或者照搬,形成自己项目部独特的专项施工方案。下面为该方案word版的下载链接,链接后附该方案的原文预览。需要的请扫码下载,本站资源开通会员均可以免费下载。
lianxuliangfangan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⑴、沪宁城际铁路站前第IV标段总承包施工合同、沪宁公司及监理站的工作指示;
⑵、我单位对德胜河特大桥现场和周围环境调查掌握的有关资料;
⑶、我单位的铁路施工经验和投入本项目的生产资源;
⑷、设计图纸及现行的施工技术规范。
①、《德胜河特大桥》沪宁城际施(桥)-W69
②、《无碴轨道双线(48+80+48)m预应力砼连续梁(挂蓝悬臂浇筑施工)》沪宁城际施图(通桥)-I-17
③、《无碴轨道主跨80m双线预应力砼连续梁桥墩通用图》沪宁城际施图(通桥)-III-07
④、《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40号)
⑤、《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 (铁建设[2005]160号)
⑥、《铁路桥涵设计规范》 (TB10002.1-2005)
⑦、《铁路桥涵施工规范》 (TB10203-2002)
⑧、《客运专线铁路桥涵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建设[2005]160号)
⑨《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TB10401.1-2003)
⑩、《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Z213-2005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Z210-2005
1.2、编制原则
⑴、遵守业主对工程质量、工期及造价的控制原则,认真贯彻业主及工程监理工程师的指示、指令和要求。
⑵、遵守施工设计文件和图纸等资料的要求。
⑶、铁道部现行技术规范及设计技术标准,图表及安全施工规范。
⑷、坚持"技术先进、配置合理、措施可靠"与实事求是的原则。
⑸、坚持自始至终对施工现场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严密监控、动静结合、科学管理的原则。
⑹、实施项目法管理、通过对劳务、 设备、材料、资金、技术、方案、信息时间与空间条件的优化处理,实现成本、工期、质量及信誉的预期目标。
⑺、坚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的原则。
⑻、坚持文明施工原则,坚持科学合理、经济适用及实事求是的原则。
⑼、强化质量意识,向业主负责、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确保工程质量一次成优。
2、工程概况及结构特点
上部结构主梁为三跨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跨径组合48m+80m+48m,全长177.2m(含两侧梁端至边支座中心各0.6m) 。端支座处及边跨直线段和跨中截面中心处梁高3.83m,中支点处梁高6.23m,梁高按圆曲线变化,圆曲线半径R=286.408m;桥面组成为防护墙内侧宽度8.4m,防护墙外翼缘板宽度各1.65m,全桥箱梁顶宽12.2m;边支点处箱梁底宽6.1m,中支点处箱梁底宽5.14m。箱梁横截面为单箱单室斜腹板,腹板斜率为1:5。顶板厚40cm,腹板厚分别为45cm、80cm,底板厚由跨中的45cm按圆曲线变化至中支点梁根部的76.8cm,中支点处加厚到150cm;全桥共设5道横隔梁,分别设于中支点、端支点和中间跨跨中截面。中支点处设置厚2m的横隔梁,边支点处设置厚1.25m的横隔梁,跨中合拢段设置厚0.6 m的中横隔梁。隔板设有孔洞。
连续梁梁体混凝土强度为C50高性能砼。采用三向预应力体系,纵向、横向预应力采用Fj15.20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采用F32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三向预应力均采用真空压浆工艺。
主梁采用CKPZ系列盆式橡胶支座。每个支点设两个支座,中支座为30000KN级,端支座为6000KN级,固定支座设于下坡端桥墩上,曲线内侧。
全桥有2个"T"构,全梁共有55个梁段,中支点A0号块长度12m,一般梁段长度分成3m、3.5m,合拢段2m;边跨直线段长7.6m,最大悬臂浇注垮重1386.0KN。
箱梁采用挂篮法分节段悬浇施工。其中主桥31#、32#墩顶0#块墩旁临时支架施工;合拢段采用吊架浇筑施工;边跨直线段采用支架法现浇施工。主要工程数量见下表。
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
项 目 名 称 |
单位 |
工程量 |
备注 |
一 |
浇筑混凝土方量 |
m3 |
2927.5 |
C50砼 |
二 |
钢筋数量 |
T |
578.123 |
I、II级 |
三 |
预应力筋数量 |
T |
184.2 |
小计数量 |
1 |
φj15.20预应力钢绞线 |
T |
130.3 |
|
2 |
5φj15.20预应力钢绞线 |
T |
26.5 |
|
3 |
Φ32mm精轧螺纹钢 |
T |
27.4 |
|
四 |
锚具数量 |
套 |
2824 |
小计数量 |
1 |
M15-15型锚具 |
套 |
424 |
|
2 |
BM15-5型锚具 |
套 |
356 |
|
3 |
BM15-5P型锚具 |
套 |
356 |
|
4 |
精轧螺纹钢锚具 |
套 |
1688 |
|
5 |
锚垫板 |
T |
4.8 |
|
五 |
波 纹 管 |
m |
16447.1 |
小计数量 |
1 |
Φ内90mm金属波纹管 |
m |
8152.5 |
|
2 |
90*19mm波纹管 |
m |
4264.2 |
|
3 |
Φ内45mm波纹管 |
m |
4030.4 |
3.施工安排
3.1、组织机构
(1)组织管理机构
组 织 管 理 机 构 图
(2)安全管理机构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框图
3.2、连续箱梁施工工期安排
根据本工程结构特点、现场实际施工情况,以及总的施工工期控制安排,本项工程(不包括承台、墩身)计划从2009年3月12日开始施工,至2009年8月18日完成。
(1)主要项目工期控制计划:
总施工工期为147个工作日。其中:0#块浇注(38天)→1#节段悬臂浇注(含挂蓝调试)(17天)→2#~10#节段悬臂浇注(72天)→合拢段浇注(20天)→混凝土养护(14天)。
(2)工期倒排:
铺架09年9月2日。
养护(14天):09年8月19日-9月1日。
合拢(20天):09年7月30日-8月18日。
32#墩T构:
其余节段2#-10#(8天/个): 09年5月6日--7月16日;
1#节段(含挂蓝调式)(17天):09年4月19日—5月5日;
0#块施工(38天): 09年3月12日--4月18日;
桥主墩施工(7天): 09年3月5日--11日;
承台施工(7天): 09年2月26日--3月4日;
接桩: 09年2月25日完;
31#墩T构
其余节段2#-10#(8天/个): 09年5月19日--7月29日。
1#节段(含挂蓝调式)(17天): 09年5月2日--5月18日。
0#块施工(38天): 09年3月25日--5月1日。
桥主墩施工(7天): 09年3月18日--24日。
承台施工(7天): 09年3月11日--17日。
接桩(10天): 09年3月1日--10日。
桩基础: 7#桩09年2月28日完。
3.3、拟投入本分项工程的人员
本工程工序复杂,工程量大且工期较紧,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并争取尽早完成,在充分考虑合同条件和工作范围的基础上,结合本项目的技术特点进行相关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原则是管理人员职责分明、权限到位,工人一专多能。
参加连续梁施工作业的人员,包括钢筋工、电焊工、木工、架子工、混凝土工、张拉工、吊机司机等,属于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是经专业培训、考核取得合格证、并经体检确认可进行高处作业的人员。
拟投入本工程的人员配备如下表所示。
劳动力配备表
序号 |
岗 位 名 称 |
人员配置(人) |
1 | 管理及后勤人员 |
3 |
2 | 施工及技术人员 |
6 |
3 | 钢筋工 |
36 |
4 | 电焊工 |
8 |
5 | 张拉工 |
8 |
6 | 木工 |
20 |
7 | 架子工 |
20 |
8 | 混凝土工 |
8 |
9 | 吊机司机 |
6 |
10 | 普工 |
20 |
合 计 |
135 |
3.4、拟投入本分项工程的机械设备
根据设计施工图纸及施工设计确定的施工方法、施工机械和机具配备要求、数量及施工进度安排,投入本工程的机械设备配置如表所示。
拟投入本工程的机械设备如下表所示。
主要机械设备配备表
机械设备名称 |
规格型号 |
数量 |
用途 |
汽吊 |
QY32型 |
2 |
装卸等 |
运输车 |
10T |
2 |
场内运输 |
电动葫芦 |
5T |
4 |
现场墩顶起吊运输 |
对焊机 |
100/125KVA |
4 |
钢筋加工 |
电焊机 |
BX1-400/BX6-160 |
16 |
钢筋加工 |
钢筋切断机 |
J3GY-RT-400-A |
4 |
钢筋加工 |
钢筋弯曲机 |
GT6-12 |
4 |
钢筋加工 |
气割设备 |
4 |
钢材切割 |
|
千斤顶 |
700~3000KN |
20 |
张拉用 |
电动高压油泵 |
ZB3/63型 |
8 |
张拉用 |
液压式注浆泵 |
FBY-50/70 |
4 |
压浆用 |
手拉葫芦 |
0.5~5t |
36 |
小型物件吊装等 |
全站仪 |
TCR802 |
1 |
测量控制 |
水平仪 |
1 |
测量控制 |
4、总体施工方案及施工程序
4.1、总体施工方案
各节段混凝土浇注分别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1)在墩旁支架上灌筑0号节段混凝土;
(2)用两只挂篮悬臂灌筑A1~A10号节段混凝土(挂篮灌注节段最大长度3.5m,节段混凝土最大重量为1386KN,悬臂最大长度为39m);
(3)用膺架灌注边跨的7.6m直线段混凝土;
(4)用合拢吊架灌筑合拢段混凝土。
A0#块、边跨直线段底模采用厚18mm竹胶板,侧模采用钢模板;其它节段模板均采用钢模板。混凝土采用泵送。
4.2、施工步骤
(1)在31#、32#墩旁施工临时支撑墩柱。
(2)在31#、32#墩两侧安装墩旁支架,支架拼装完毕后,为了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变形,在铺设底模板前应按实际受力状态进行模拟压重。压重前、后及卸载后,都要观测各控制点高程,由此计算出非弹性变形和弹形变形量,用弹性变形量控制底模高程。
(3)在31#、32#墩墩旁临时支撑墩柱顶安装临时支座,在墩顶上安装正式支座。
(4)在各墩旁支架上浇筑12m长的A0号块混凝土。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85%以上并龄期大于7天,张拉A0号块F0、T0纵向索及横向、竖向预应力筋并进行孔道压浆。
(5)拆除A0号块模板及支架,将临时支撑墩柱与31#、32#正式墩附着。
(6)安装挂篮(控制挂篮及附着设备、模板重量不超过75t)。在梁的顶面两端各安装一只挂篮,作为悬臂浇筑各梁段的吊重设备,施工1#段。
(7)依次对称悬臂浇注A2~A10号块混凝土,形成本桥T型构件的最大伸臂。每浇注一节段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85%以上并龄期大于7天,依次张拉相应的纵、竖、横向预应力筋,并孔道压浆,然后挂篮向前走行一个节段的距离,再作下一个节段悬臂浇筑的准备工作。
(8)在30#、33#墩旁安装边跨膺架,膺架堆载预压后在其上浇筑7.6m长的直线段。
(9)边跨合拢准备。拆除边跨直线段侧模(底模不拆除),并拆除膺架前端影响合拢的底模及支架;前移挂篮使其侧模、底模置于合拢段相应部位;改装挂篮,改悬臂装置为垂吊装置;设置平衡重装置。
(10)边跨合拢。调整边跨合拢段两侧高差,使合拢段两侧主梁高差控制在2.5cm范围内;安装合拢段劲性刚骨架(体外支撑),并将支撑一端锁死,另一端活动;安装合拢段模板、钢筋、预埋件等附属设施及模板等辅助结构;在平均温度下,将体外支撑的另一端锁死,张拉2T12、2D1(张拉力为400Mpa)临时索;在一天温度最低时浇筑合拢段混凝土;混凝土养生,拆侧模;当合拢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以上并龄期大于7天,张拉合拢段横向预应力筋及腹板蹬筋;当合拢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上时,拆除合拢段体外支撑,并立即张拉合拢钢束。随着合拢钢束张拉完毕,自行完成体系转换。
(11)拆除边跨支架,形成两个悬臂的简支梁。
(12)中跨合拢。调整合拢段两侧高差,使合拢段两侧主梁高差控制在2.5cm范围内;安装合拢段劲刚骨架(体外支撑),支撑一端锁死,另一端活动;安装合拢段模板、钢筋、预埋件等附属设施及内模等辅助结构;在平均温度下,将体外支撑的另一端锁死,张拉2T12、2D1(张拉力为400Mpa)临时索;在一天温度最低时浇筑合拢段混凝土;常规养生混凝土,拆侧模;当合拢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5%以上并龄期大于7天,张拉合拢段横向预应力筋及腹板蹬筋;拆除临时支座;张拉全部予应力束,并复张拉临时束,实行体系转换。
(14)拆除吊架及辅助设施。
施工程序说明:连续箱梁采用悬臂灌注的施工方法,与一般的施工方法不同,悬臂浇筑法是按照拟定的施工程序进行结构的设计计算的,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设计程序进行施工。如果重新调整原拟定的施工程序时,需报经设计部门同意。
5、施工方法及工艺
5.1、临时支撑体系
对于采用双悬臂施工的连续梁,由于施工过程的复杂性,双悬臂两侧受力不同,会在墩梁支撑处产生不平衡力矩,为防止由于不平衡力矩过大导致梁体倾覆,在悬臂施工时需设置临时支撑体系。该体系设置计算时考虑以下荷载:
(1)考虑施工时梁重不均匀,一侧胀模悬臂自重增大5%,一侧悬臂自重不变。
(2)因梁体上有堆放工具、材料,计算时取一端悬臂作用有10KN/m的均布荷载,另一端悬臂空载。
(3)一侧挂篮移动,另一侧挂篮不动。
(4)悬臂浇筑阶段不同步,根据设计要求,浇筑速度两端应尽量同时进行,如不能满足时,其两端重量相差不得大于8吨。
(5)检算:
考虑风的影响,查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取南京地区百年一遇的风压标准:P0=600Pa(相当于风速31m/s)。从最不利情况出发,悬臂梁一侧顶面受压,另一侧底面受压,形成升力矩。
根据上述荷载在施工期间出现的可能性,分为三个组合(组合一:①+②+③;组合二:①+②+④;组合三:①+②+⑤),并按这三个组合对墩顶可能出现的最不利荷载进行了计算墩顶轴力、弯矩、偏心矩。
经计算并结合设计数据,取最大不平衡弯矩值为6000t.m,考虑支墩间距为7米,则单个临时支撑墩承受压力最大为R=(1261.6×2.6×3.5+6000)×0.5/7=1250t。
在沪宁城际施图(通桥)-Ⅰ-17-82布置临时支撑墩,即顺桥向对称墩中心线布置,纵向间距7米,横向间距4米。临时支撑墩采用φ1.0m钢管混凝土立柱,高6.924米,钢管材质为A3钢,壁厚12mm,填充混凝土标号为C40。临时支撑墩设置C40临时支座。详图见附图连续梁0#块支架结构图第1张及第2张。
单个临时支撑墩可承受压力最大为[R]=As.fs+Ac.fc+Ac.fkst/r=π×(1-0.012)×0.012×215×100+π×(0.5-0.012)2×20×100+π×(0.5-0.012)2×215×100×0.012/(0.5-0.012)=2691t>1250t,满足受力要求。详细检算见附件。
5.2、0#块施工
0#块梁段受力复杂、梁段高、管道集中、钢筋密集、砼数量较多,梁段砼按一次全断面浇注。
5.2.1、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5.2.2、支架结构
(1)支架
采用钢管桩支柱(16根Ф600的钢管柱),支承于承台上。为了尽量消除托架的非弹性变形,应在托架拼装完毕,底模安装前,进行分级加载压重,以基本确定其弹性变形值和非弹性变形值,同时应加强对支、托架结构及各个连接部位进行检查,对各节点的连接螺栓应重新拧紧。连接系采用20槽钢,分配梁根据使用部位分别选择16、25、36、45的工字钢。连续梁0#块支架结构图及支架检算资料见附件。
施工工艺流程图
(2)支架预压
0#块支架是独立结构,尽管支架结构基本相同,为消除弹性变形,两个墩顶0#块都预压。
支架预压前,作好测点标记,测量时分四次:第一次在压重前,第二次在压二分之一重物时,第三次在全压重及持续24小时后,第四次为卸载后。各测量数据及时上报项目部工程部,经分析后,对支架的使用和预抛高值进行评估定论。
支架变形量处理:若测得弹性变形值为Δ1,塑性变形值为Δ2,则预压的墩岸侧模板预留变形量为Δ1,其它未压重支架模板预留变形量为:Δ1+Δ2。
预压方法:0#块共有混凝土324m3,去除墩顶混凝土141.3m3,单侧悬挑约91.35m3,重约91.35m3×26KN/m3=2375.1KN。预压前先计算箱梁自重荷载、施工人员及各种机械等荷载,进行组合。
由于箱梁底密布方木,因此可以近似将砼视为均布荷载。由于预压是在支架搭设好、箱梁底模安装完成后开始预压的,因此预压荷载还需组合箱梁内侧模重量、施工荷载及人员、施工机械等各种荷载,计4KN/m2;12.2m×4.4m×4KN/m2=214.8KN,预压荷载系数取为1.2,合计0#块箱梁支架单侧预压结荷载为:F=1.2*(2375.1KN+214.8KN)=3108KN。
支架预压采用砂包和0#块的钢筋预压,预压前,必须再次检查支架的横向、纵向结构稳定性,检查是否具有足够的刚度,所有垫块是否紧密,木楔是否松动等,确保支架安全。砂包预压从近墩处开始加载,慢慢往悬臂端推进。加载采用水平分层的方式加载,在加载的同时,派专人检查支架、各种型钢支撑、模板等部位。
一个0#块总预压压重为622吨。钢筋重量为58吨,放在砂包上面;砂包重量为564吨,砂包每只1.2吨,放在底部,单侧需要235只,共需要470只。
5.3、挂篮
5.3.1、挂篮的设计原则
挂篮是悬臂浇注箱梁的承重构架,又要吊挂施工平台,是极为重要的施工设备,它是在挂篮的前端吊起新浇注梁段混凝土的重量,靠后端锚固在梁体的的情况下,保持整体平衡的施工结构。在施工过程中两只挂篮受力的情况必须清楚、明确,并必须保证稳定,因而在施工的全过程中和各施工阶段的每个施工步骤都要坚持做好,才能保证施工安全。
5.3.2、挂蓝的设计依据
(1)沪宁城际施图(通桥)-Ⅰ-17施工图
(2)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Z213-2005
(3)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 JTJ025
(4)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 GB214
(5)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
(6)起重机设计规范 GB/T3811
(7)机械设计手册
(8)路桥施工计算手册
(9)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5.3.3、挂蓝的主要技术性能
(1)适应最大梁段重: 139吨
(2)适应最大梁段长: 3.5米
(3)梁高变化范围: 4.0—6.4米(中心高3.83~6.23米)
(4)最大梁宽: 顶板12.2米、底板5.14~6.10米。
(5)走行方式: 无平衡重走行
5.3.4、挂篮结构
(1)桁架:
主桁架采用菱形架结构,二力杆件采用槽钢加钢板焊接成箱形梁,其刚度大、重量轻,其余横联杆采用型钢螺栓联接而成。
(2)挂篮及锚固系统:
底模吊杆采用带板,材料为Q345B。侧模、内模吊杆及桁架、走行轨道锚杆采用φ32精轧螺纹钢筋,材料为40Si2MnV。内、外模和底模前锚点采用16吨千斤顶张拉后锚固,底模后锚点采用32吨千斤顶张拉后锚固,保证砼接口平顺。锚具采用YGM-32精轧螺纹钢专用锚具。
(3)走行系统:
挂篮走行采用前滑后滚方式,前支点为滑船结构,后支点为滚轮结构。桁架移动由两台5吨手动葫芦牵引,桁架后部设两台5吨手动葫芦保护,防止桁架倾覆。
外模采用整体式钢模板,内模采用钢骨架加木模板或组合钢模板,底模采用平面钢模板,端模采用木模板。
5.3.5、挂蓝制造说明
5.3.5.1、挂篮特点
(1)挂篮结构简单,受力明确。
(2)挂篮前端及中部工作面开阔,可以从挂篮中部运送混凝土,便于轨道安装以及钢筋的吊装,加快施工进度。
(3)设有走行装置,后支腿为反扣轮沿轨道行走,前支座采用钢板与钢板相对运动(轨道上面涂黄油),磨擦力小,移动方便,外模、内模、底模可以一次到位。
(4)取消了平衡重,利用预埋竖向预应力筋锚固轨道和菱形架。进一步减轻了重量。
(5)拼装后,就可浇注1~10号段梁,施工更加方便。只要稍加处理还可用于合拢段施工。
(6)本结构拼装简单,重量轻,施工速度快,经济实用。
5.3.5.2、挂蓝组成
(1)承重系统:菱形架、菱形架后锚横梁、菱形架横联、前上横梁、前吊带、后吊带、后吊杆(底模后锚杆)、前支脚、后支腿。
(2)底模平台:前下横梁、后下横梁、纵梁、底模板。
(3)侧模系统:外侧模架及钢模架、滑架梁、侧模工作平台。
(4)内模、内滑梁、端模。
(5)走行系统。
(6)后锚系统。
(7)滑道、锚杆。
5.3.5.3、加工要求
(1)挂篮各部件多属组焊件,要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艺,减少其焊接变形和焊接应力。经校正后各种变形公差不得超过《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05—1995)规定的允许值。
(2)焊条选用:Q235钢母材E43××焊条,Q345钢母材E50××焊条。
(3)菱形架及各节点、支腿等主要受力部件,必须保证焊接质量和焊缝尺寸,焊后按图纸要求进行检查。
(4)除图中有要求外,各零件表面光洁度均为25μm。
(5)各部件随时加工随时组装,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6)构件表面按图纸要求进行喷涂处理。
(7)加工前应仔细审查图纸,以免加工时出现问题。
(8)挂篮出厂前要进行试拼装。
5.3.5.4、使用要求
(1)挂篮组装后进行预压,消除非弹性变形,测试弹性变形量。
(2)挂篮作业时后锚杆锚固力要调试均匀。
(3)每次挂篮就位后,其前后吊带都要进行调试,并派专人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挂篮施工属高空作业,图中未示安全装置,待挂篮安装后要检查。
(5)为防止在灌注混泥土时受到雨水侵袭,挂篮顶部可设防水装置。
(6)挂篮施工用的预留孔尺寸必须准确。
(7)对Ⅳ级钢、倒链、连接器、钢丝绳等部件应派专人检查、作好记录。
(8)挂篮中使用的工作平台、内模和端模由工地自行设置。
(9)挂篮使用应严格按操作工艺、安全规定进行作业。
(10)挂篮前移及浇灌砼时,每组挂篮要同步进行,减少偏载。
(11)挂篮施工时,多余的侧模要及时除掉,减轻重量,减少偏载。
5.3.6、挂蓝施工
5.3.6.1、总则
(1)本挂篮按沪宁城际施图(通桥)-Ⅰ-17施工图设计,最大重量为139T,最长为3.5m。
(2)本挂篮采用菱形结构,铺以轨道走行,在灌注砼和挂篮走行均无需设平衡重,在灌注砼时,挂篮后端锚于竖向预应力筋上。挂篮行走时,挂篮后端反扣于滑道上。在这两种情况下,滑道始终锚于竖向预应力筋上。
(3)挂篮承重部位随不同施工阶段变化,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施工顺序、特别是挂篮的拼、移、拆的顺序进行作业,以确保挂篮的稳定,防止意外。
(4)本挂篮结构中以销轴连接,在安装中各销轴务必按图纸进行对号入座。
(5)本挂篮按临时结构设计,必须严格控制施工载荷,以保安全。同时要加强对几何位置和预留孔尺寸的控制,以保证箱梁尺寸的准确和挂篮受力状态准确及结构稳定。
(6)本挂篮系在高空作业使用,必须绝对保证施工安全,每套挂篮应指定专人指挥工作。
(7)本挂篮使用期间,如有设计变更、操作顺序更动、施工顺序的调整、施工载荷加大等情况,须经现场指挥长批准方可施工。
(8)挂蓝计算书:见附件。
5.3.6.2、挂蓝安装
在连续梁完成0#段灌注,并对0#段的其他施工已完成后,方可在0#段上安装挂篮,准备灌注1#梁段。
(1)滑道的安装:
①滑道按图纸要求进行组装,保证两滑道中心距及水平高度一致。滑道可靠的锚固在桥面上。
②在0#段上同时各安装一只挂篮,以便向两个方向对称施工,保证双悬臂灌注的平衡。首先在0#段顶面安装滑道,要求两根左右滑道平直,在一个水平面上且顺桥方向不得偏向,采用垫板将滑道锚于预埋竖向预应力筋上。
(2)菱形架及前后支腿的安装
①用吊机将前支脚(在地面组装成总成)吊放在要灌注0#段的位置处,前支脚中心距已浇段前端500mm(400 mm)。吊装后支脚(在地面组装成总成)。
②安装菱形架杆件(在地面组装成总成),与前后支腿组装,并用锚杆将菱形架后端锚于预应力筋上(菱形架后锚横梁上),用缆风绳固定菱形架。
③安装菱形架横联、前上横梁、侧横联。
④安装前工作平台的三角架(现场用户自制)。
⑤安装前吊带、后吊带及短横梁。
⑥检查。
(3)安装侧模系统
①在桥下(地面或船上)将侧模支架、滑架、垫块联成整体。滑梁的位置按图纸尺寸放置,同时注意侧模支架的排列尺寸。
②将模板加焊在侧模支架上(螺栓已联)。
③检查
④提升侧模
⑤将前吊杆、后吊杆用螺母固定在菱形架上。初调侧模位置后,可在底模前、后横梁上焊接固定一根槽钢,其作用就是限制侧模的摆动及灌注混泥土时固定侧模的下端。
⑥检查。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